跳至正文

纳粹“第一猛将”假如希特勒肯听他的话历史将被改写

  弗里茨·埃里希·冯·曼施泰因因,是影响纳粹的一代猛将,他的家庭世袭将军,伯父还是德国总统,也就是说,他就是军事豪门出身。

  这样的家世,想不当兵都是不可能的。他还没出生时,就注定戎马一生的命运。日后他进入柏林军事学院,也是顺理成章的。

  一九一四年,从军校毕业的他担任军官,多次在紧要关头,指挥部队化险为夷。他获得了很多荣誉,包括霍亨索伦王室勋章。

  一战结束后,在巴黎签订了对德合约,德国军队大规模裁撤人员,曼施泰因不会被裁掉,不仅没有被裁掉,还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差事,去欧洲军事国家学习经验,看如何重建德国军队,研究下德国失败的原因以及德国还少些什么。

  在法国,他见到了大坦克!这个坦克,让德国人伤透了心,就是这个坦克,将德国的野心击得粉碎,他收集了许多坦克战法,包括极其难得的情报,他一头扎进对坦克研究中,为德国日后的崛起做出努力。

  一九三三年,希特勒上台。希特勒开始做了一个尝试,他想分化贵族军人在集团中的力量,拉拢新一代年轻军人。曼施泰因开始晋升,因为他既出身贵族家庭,又没有“战功”,属于希特勒争取的对象。一九三五年,他调入陆军参谋部,参与到德军中枢中去。后来他成为德军的智囊,位列首席之一。

  我们都知道波兰闪电战,为什么会用“闪击”一词,很大程度是因为曼施泰因写了份报告,坦克计划,这个计划又刚好被总司令龙德施泰特采纳了而已。也就是说龙德施泰特的坦克研究,终于在战场上取得战绩。

  将手中装甲部队击中,组建一个快速突击军团,以迅雷之疾穿插波兰阵地,切断补给线,最终将其围歼!波兰陷入恐慌,方寸大乱,这都是坦克计划的功劳。

  如果说波兰是小国,那么法国是大国吧?这种突击战术,短时间切断补给线的战术在法国阵营也发挥了作用,强大的敌人一头雾水间,已经被围得密不透风。

  曼施泰因并没有满足,虽然战争刚开始,曼施泰因就在一线部队。后来,他手上有一支全机械化的装甲军,他才感觉到十分满足。他的仗打得特别好,战役一开始,不对突进苏联境内二百公里,这个战绩是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。

  一九四二年,塞瓦斯托波尔战役跟其他战役不同,苏联人数是德国几倍之多,大炮也比德国多出许多倍,满天飞机轰炸,对于德国而言,说是心里不发毛也是不可能的。曼施泰因沉着应战,用突击战将苏联炸得魂飞魄散。

  荣誉的光环没能洗掉曼施泰因军人本色,他保持头脑清晰。可惜,他向希特勒提出暂时撤退,因为苏联试图围歼德国,再这么打下去,如果德国军队损耗实力过大,就会有被分割的危险。但是希特勒暴怒,大骂曼施泰因胆小鬼。

  曼施泰因的建议非常符合人性的贪欲,如果德国暂时撤退,苏联就会扑上去抱住土地,这样苏联力量会被分散,德国再击中攻击,就容易多了。

  如果希特勒肯听曼施泰因的“以退为进”,那么这场战争到底谁胜谁负,还不好说,也许历史会被改写。

  战争结束后,国际法庭对曼施泰因判得很轻,因为他在苏德战场出色的表现,让人们淡漠了他的暴行,更多的欣赏他对于军事的艺术化的举动。人们感动于他对“工作”的热忱,而忽略了,这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